來解釋一下這個名詞唄!
我覺得在亞洲零利率比較有可能變成這樣 = =
東西方的風土明情不同啊~(茶) ##ReadMore##
定義!(轉自這兒)
是指貨幣需求曲線接近水平線時,不論貨幣供給增加多少都不會使市場利率下跌的情況。
發生流動性陷阱時,再寬鬆的貨幣政策也無法改變市場利率,使得貨幣政策失效。
WHAT?
糟糕總經學太差實在看不是很懂~
那來看一下來自WIKI的例子解釋:
1985年美日簽署「廣場協議」,日本政府承諾日元升值,日本出口競爭力大幅衰退。
1990年代以後,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即陷入流動性陷阱,克魯格曼說:
「日本已經落入流動性陷阱之中,它無法通過傳統的貨幣政策得以恢復,因為即使利率為零也還不夠低。」
日本自1990年開始調降利率,1991年僅有6%,
1996年企業負債比增加了75.4%,1997年又將消費稅由3%提高到5%,
最後日本利率已降至「零利率」的水平,卻仍無法誘發企業貸款投資,史稱空白十年。
喔~真是相當歷史~
好啦其實我是要放下面這篇,滿淺顯易懂的
【抱現金不消費 亞洲防通縮】2008/12/18 聯合報
零利率時代來臨,世界會變成什麼樣?
銀行主管說,亞洲人對金錢較保守,儲蓄率很高,
如果銀行存款利率趨近於零,不但可能無法刺激消費,
還可能更不敢花錢,陷入經濟學的「流動性陷阱」。
流動性陷阱(Liquidity Trap)是經濟學家凱恩斯最先提出,
指即使利率低到不能再低、或接近零,
也無法讓銀行貸款、個人消費或產業投資成功運作的局面。
也就是說,如果利率太低,大家反而緊抱現金,不敢消費、也不願借錢,
讓央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完全失去作用。
但銀行認為,零利率造成通貨緊縮問題,在亞洲出現機率比歐美高。
因為歐美社會安全制度較完善,很多人仰賴社福或政府退休金制度養老,
且大部分人又「提前消費、活在當下」,儲蓄率非常低。
如果銀行利率變成零,他們將資金轉向做投資,或從事消費購買行為的意願會較高。
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指出,
美國在2001年代的低利率政策,逼出的資金,的確創造出市場榮景,
但後來美國民眾大幅投資房地產,也引發這場美國房市泡沫。
但亞洲人呢?
銀行擔心,大家將更會死守現金。
英國的第一英傑華人壽連續三年調查台灣人理財行為發現,
台灣民眾八成以上寧願儲蓄不花錢,儲蓄意願居全球之冠;
相較全球人口儲蓄意願平均僅四成五左右,明顯偏高。
羅瑋表示,台灣的潛在通貨緊縮及經濟衰退狀況,比起美國好多了,因此不至於在短期出現零利率。
羅瑋指出,民眾應把握低利率時代,多多消費,運用資金或者選好標的投資,
資金若流回股市,資金動能恢復,大家應會更有信心,不用再緊抱存款。
恩,就是這麼一回事兒~
不過......我還是偏向儲蓄的那一方
儘管理論上這樣比較不利,但~未來的不確定性太高讓人很是擔心啊 XD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